半岛·体育直击寒潮下的上海医院骨科急诊:不少患者“滑”进医院医生发出重要提醒小哥横穿过来,我来不及刹车了。捧着右手疼得哇哇叫,早上9点多,徐阿姨走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急诊,老伴在旁焦急补充,前天就撞了,现在越来越痛了。
寒潮来袭,马路上的人们缩紧了脖子,加快了脚步,快快快的节奏下,一些人进了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海市最大的创伤急救中心,24小时运转,随着近来雨雪天+冰冻天,这里接诊的电瓶车撞伤病例有增加半岛·体育,骨科急诊一番忙碌。
今天上海迎来大晴天,但接近冰点的温度让室外犹如冰箱,上午9点多,六院骨科急诊陆续有病人进来半岛·体育。
我这一跤摔得不轻,你看看我的嘴唇。71岁的徐阿姨拉下口罩,只见黑色缝线如一条蜈蚣爬在下嘴唇内,当场缝了五针。这不是她此行目的,她这趟是来看手的,前天,骑着电瓶车的她与快递小哥相撞。
要做一下核磁共振,看看里头的关节有没有影响。急诊骨科当班医生、副主任医师徐俊一边看片子,一边给徐阿姨讲解后续治疗步骤。
骨科急诊室里,时不时有病人一瘸一拐走进来,一问病情,这大部分是在消化前几日雨雪天滑倒摔伤的病例。一旁的石膏间,患者、家属围在一起,医生们忙着给病人一个个打石膏,患者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
前两天雨天路滑,滑倒摔伤的不少,一般手法复位即可,少部分严重的要手术。急诊骨科当班医生、副主任医师谢雪涛告诉记者,近来的骨科病例中,中青年不少半岛·体育,有的是快递、外卖小哥,有的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寒潮来袭,上海不如北方那般严寒迎来积雪,但后半夜的冰点温度可能在道路上形成潜冰,一些人由此滑进骨科。吃好晚饭、忙完工作、实在疼得熬不住的的晚间点,形成一个骨科急诊小高峰。
上海中心气象台12月19日17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将进一步下降,大部分郊区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9度,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在零下2度左右,郊区在零下6度到零下4度。
按照骨科医生经验,气温持续走低,急诊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因为寒潮来袭,雨雪天气增多,路面湿滑。此外,随着人们衣物增多,会影响视线,反应力打折,钝感增加,容易受伤。徐俊医生提醒,路上行人、驾驶员一定要关注往来车辆,重视道路安全。
作为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所在地,六院骨科急诊24小时开放,接诊下至儿童上至百岁老人,从目前情况看,六院骨科急诊接诊较平稳,等候时间短。
与记者的交谈中,徐俊对近来两起车祸伤印象较深,一名患者被电瓶车撞倒,骨盆双股骨骨折,到急诊时已出现失血休克;另一名患者也是中青年,遭遇车祸,到六院时已出现休克失代偿,属于坏死性筋膜炎,非常危险,急诊当场开通抢救绿色通道,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同步跟进……徐俊再度呼吁大众关注交通安全,慢一点。他同时谈到,随着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启动运行,六院骨科急诊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重伤救治再度提速。
随着气温进一步探底,医生提醒,老人可减少外出,一定要外出,做好防摔防滑预案。从六院骨科急诊近来接诊情况看,除少部分交通意外伤以严重四肢骨折为主,大部分路上行人因手腕、髋部、脚踝伤就医。这些部位都是滑倒摔伤后的身体着力点。
对于有人抱怨鞋出了问题、网红雪地靴不防滑、感慨摩擦力从地球上消失,医生提醒:雪地靴虽有雪地二字,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雪地靴往往是塑料底、发泡底等,没有做过特殊防滑处理的鞋子在雨雪天不防滑甚至可能打滑。
那么,万一滑倒了怎么办?年轻人或许拍拍无关紧要,但对老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摔倒是可怕的。六院骨科提醒:冰冻天里,无论是骑车,还是走路,速度都别太快,低档慢行安全。与此同时,时刻关注周边车况、路况,路上不要看手机。遇到容易滑倒的天气,双手不要因寒冷揣兜里,双手摆动能辅助身体平衡。另外,滑倒时很多人会习惯以手撑地,手着地的瞬间力量非常大,所以跌倒很容易导致腕关节骨折。
防滑倒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六院骨科建议,如果感觉打滑无法站稳,赶紧下蹲,降低身体重心,将摔伤可能性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冰雪天一定要外出除了穿上防滑鞋,走路可向企鹅学步——走路时摇摆,控制身体平衡,双脚小步向前走,外八字为宜,保证自身重心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