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快报会客厅》由新华社重点报刊《现代快报》独家推出,以直播访谈、嘉宾专访、连线对话等多种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态,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多介质终端传播平台,展示各地发展成果,发布权威信息,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搭建起一座政府与百姓互动沟通的桥梁。
《快报会客厅》将突出泰州、经济特色为己任,以重大政经事件、重要政经活动、重要政经人物为报道焦点,以新闻的眼光、经济的视角、权威的评论,向大众全面展示泰州的方方面面。
在泰州的张甸镇工业园,路边上座落着一家生产塑料地板的企业——泰州市华丽塑料有限公司,相比其名称来说,其外表倒不是那么起眼。可就是这么一家不起眼的企业,去年创造了4.6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在经济形势不算乐观的今年,更是有望突破6.5亿元。本期快报会客厅就邀请到泰州市华丽塑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袁华寿先生,而其本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
现代快报:袁总你好,跟绝大多数读者一样,首先我们比较好奇您的经历,从拾破烂到如今年销售4.68亿元企业的掌舵人,这样的励志故事大家都很关心,能简单谈谈吗?
袁华寿:上个世纪80年始,江苏全面推广联产大包干的责任制,农民也从集体喊工、记工,凭工分算钱分粮的状态上解脱出来。我们村很多人闲下来后,就三五成群到苏南去拾荒,几年下来,有人居然能有钱买得起摩托车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还盖起了新房子。看到别人赚钱了,我也就动了心思,1987年春节后,我就跟随家里的亲戚到外地拾荒。
袁华寿:老实说以前有过,拾荒的人很多,可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因为以前拾荒的人中,很多都是连拾带偷的,我可能骨子里有些傲气,不屑于这样干,可为了多赚钱,就要多动脑子,我发现苏南当时比较发达,工业塑料比较多,蔬菜大棚也多,于是我就将眼光专注到这一方面。一开始很辛苦,每天骑车能骑100多公里,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可收入也很可观,每三天能净余100元。
我曾经有一次为这身份的问题,争过一口气。在我到苏南拾荒的第二年,无锡一家四星级酒店开业,本来想凑个热闹,结果被挡在门外,理由是“衣帽不整”。看到人家西装革履进出自由,强烈的好奇心加自尊心涌上心头。第二天愣是花钱买了领带,并换了衣服大摇大摆从大门进去,做到咖啡厅喝了杯咖啡,才算出了口窝囊气。
袁华寿:张家港有家生产塑料地板的,在上世纪90年底就起步了,早些年,当时这家企业需要的废旧塑料大部分都是我供应的。后来这个厂的老板,看中了我们能吃苦,就希望把其中利用废旧塑料加工底料的车间承包给我们。
当时这家企业也是出口,而且量特别大,也许是骨子里有种改变命运的内心需求,我就接了下来,这一干也就是43个月,这也为我后期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快报:回忆了过去,我们回到当下。后来响应家乡号召,您带着团队回家乡创业,生产塑料地板也算是您前面这么多年事业的一脉相承。创业初期也经历过困境,可还算顺当地走过来了。我们现在又好奇了,如今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可您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越来越红火,今年销售更是能突破6.5亿大关,传授点心得?
袁华寿:首先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塑料地板,顾名思义是塑料为原材料的地板,我们产品是99%销往国外的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这种地板价格比复合地板高一点,比实木地板又便宜一点,最大的好处是安装方便,不需要专业工人,自己都能动手。特别适用于外国人,因为可以自己安装,而且外国很多人都是租房住,不像中国人装修地板很多年都不换,塑料地板基本是两年左右就可以换一次,所以把握了外国人这种消费和生活习惯,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产品质量了,我们这么些年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作技术升级改造,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生产出的地板通过了欧洲标准,这也是产品供不应求的保证。
现代快报:去年销售4.65亿,今年预计6.5亿,我们听说您明年订下的目标是8亿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底气在什么地方?
袁华寿:在农村,每年这个时候秸秆禁烧是各个地方政府最头疼的一项工作。这么些年我一直也在思考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开始,我们就探索出一条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道路,将秸秆粉碎后生产新型的环保装饰材料。我们已经投资了1.5亿元用于技改,目前厂房已经建好,预计11月份左右可以试生产。真正投产以后,我们厂每年就能消化掉3000吨秸秆粉,占姜堰区的三分之一。
另外,我们还研究新型的环保弹性地板材料,目前这一技改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计划2015年2月份实施,12月份投产。
对于我人生前半段,我想说苦难有时真是一种财富;而对于我人生后半段,“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企业永葆活力的源泉。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项目大突破”的概念,也许我们这种时时刻刻学习进步,也算是一种大突破吧。
农民出身,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根本没读过几天书。生计所迫的他辗转苏南多地,人生挖掘的第一桶金是“拾破烂”。
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么一个几乎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企业家,如今卖的的产品99%销往欧美国家,在当下出口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他的企业反而在发愁来不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