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柔肩担千钧 巾帼显担当柔肩可担千钧任,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最南端徐闻,每一位女性都是时代长卷中跃动的诗行。她们是检察官、教师、志愿者……她们也是母亲、姐妹、朋友……近期,《南方日报·徐闻视窗》推出特别报道,关注各行各业的女性群体形象,以她们的故事折射徐闻城市发展脉络。
在徐闻,存在一片独特的“海洋”——“珊瑚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这片“海洋”的守护者之一,正是徐闻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宣传与教育中心主任李昱昱。作为一位女性检察官,她以细腻的关怀、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实践展示了女性力量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独特价值,用法治的温度护航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珊瑚海”工作室的名字,源于徐闻独特的珊瑚礁生态,李昱昱这样比喻:“未成年人如珊瑚,检察蓝如大海。”在她看来,未成年人就像珊瑚一样,美丽却脆弱,需要全社会的呵护。而检察机关,正是那片守护他们的“大海”,用法治的力量为他们遮风挡雨。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李昱昱带领团队提出了“双向、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的理念,通过办案、帮教、救助、普法等多种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她深知,未成年人保护不仅需要法律的刚性,更需要人性的温度。作为一名女性,她将细腻的情感与专业的法律素养相结合,用耐心和爱心感化每一个孩子。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协同发力,才能织密保护网。”李昱昱说,作为徐闻县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她协调教育局、妇联、公安、共青团等部门,共同推进徐闻“护苗行动十二项工程”。现在,徐闻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孩子们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为了让法治教育更贴近未成年人,李昱昱带领团队创新普法形式。舞台剧、宣传视频、模拟法庭……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她在中学的普法活动中,通过模拟法庭让同学们扮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亲身体验法律的庄严与公正。
针对偏远乡镇的普法难题,李昱昱联合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将法治教育送到每一个角落。她说:“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去接受法治教育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但他们的未来不应该被一次错误定义。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李昱昱说,在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时,李昱昱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去年,一名未成年人为了追求刺激而盗窃被移送检察机关,“珊瑚海”工作室并没有简单的一诉了之,李昱昱联合学校、家庭,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教方案。通过心理干预和生涯规划指导,这些孩子逐渐认识到错误,并重新规划了人生方向。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但我愿意一直做那片守护他们的‘大海’。”李昱昱说,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坚韧,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让每一朵花都能在阳光下绽放。
“以后有问题的话记得联系我们。”在徐闻南山镇的一户居民家中,徐闻县南山镇妇联主席李莲花正细心倾听一位妇女的诉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了她扎根基层20多年的历程,她以“柔肩担重任”的姿态,将传统美德与时代使命相融合,探索出一条女性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
“妇联是妇女儿童的娘家,我们既要当‘倾听者’,更要做‘行动派’。”谈及职责,李莲花眼神坚定。在她的推动下,南山镇定期开展妇女儿童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活动,切实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
“很多人觉得妇联就是简单地发发物资、搞搞活动,其实我们更像‘家庭医生’——要早发现‘病灶’,早介入‘治疗’。去年通过社工排查,我们提前阻止了多起家庭矛盾升级,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家庭,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2018年的一通求助电话,至今让李莲花记忆犹新。南山镇槟榔村委会一位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困窘。了解情况后,李莲花迅速联系相关部门,为她申请了临时救助和补助。
这样的故事,在李莲花的工作日志中比比皆是。她创新推出“普法小剧场”,组织妇女自编自演反家暴情景剧;在校园开展“身体红绿灯”游戏,让女童学会自我保护。如今,南山镇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已深入人心,成为徐闻一张亮丽名片。
李莲花深知,每一份关怀都能点燃希望之光,她继续奔走在18个村委会之间,倾听更多心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娘家人”的温暖。每当看到她们从困境中走出,变得自信独立,李莲花深感欣慰。这份工作不仅是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走进南山镇五里村“美丽庭院”示范户陈大姐家,院内花草错落有致,整洁有序。陈大姐笑盈盈地介绍:“妇联鼓励我们打造美丽庭院,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活也更有奔头。”在李莲花的带领下,五里村共评选出100多户县级“美丽庭院”、5户市级“美丽庭院”。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一点不假。”李莲花感慨道,为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李莲花带领镇妇联联合镇农技办开展学习培训班,共培训妇女几千人。通过这些培训,妇女们不仅掌握了实用技能,更增强了自信心和独立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面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疏导难”“儿童防性侵教育缺师资”等挑战,李莲花积极争取了上级相关部门及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学生的关心关爱,以走访慰问的形式进行慰问活动。
李莲花带领镇妇联积极配合南山镇卫生院,分别到18个村委会为全体妇女群众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并组织村级妇联对全镇女性进行妇科检查。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南山镇的妇女儿童不仅得到了实际帮助,更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支持。
帮扶孤寡老人、助力抗灾救灾、资助困难学子、守护城市文明……在徐闻的乡镇街道上,总能看到郑小娟忙碌的身影,作为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的她带领着几千名志愿者行走在公益路上,用行动诠释了“女性力量”的深刻内涵。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郑小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小心地善良的她,小时候每当看到邻里需要帮助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也成为她投身志愿服务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小娟的善举不断扩展,2017年她正式加入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从此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她不仅组织各类公益活动,还亲自参与,用实际行动让徐闻的公益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郑小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帮助的地方,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袭击徐闻,她带领志愿者转移安置孤寡老人和受灾群众,连续多日奔波在泥泞的街道上,为滞留司机送去热饭、矿泉水和应急物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成为温厚徐闻人的写照。
在郑小娟的带领下,志愿者还开展一系列助学帮困,680多名困难学生得到了资助,每年还有10万多元用于资上大学的困难学生。郑小娟不仅提供经济支持,更通过书信和探访鼓励学生好好读书学习,一名受助学生在感谢信中写道:“娟阿姨的关爱如春日暖阳,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在困境中依然心怀希望。”
近期,2024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50人名单公示,郑小娟的名字赫然在列。面对这份荣誉,她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对她而言,志愿服务除了个人的付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
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徐闻青年和社区居民开始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如今,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已超过千人,他们的公益活动遍布全县,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每天,郑小娟带领志愿者清扫徐闻的街道,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协助交通秩序的维护。即便在严寒的天气中,她也毫不畏惧地冒雨清理街道上的枯叶。郑小娟的公益精神深深影响了她的家人。她的丈夫、儿女,甚至包括4个小外甥,都成为志愿者。每半年半岛·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她全家都会前往县人民医院血液中心献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爱心,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家。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几十人到几千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既可以温暖如春风,也可以坚韧如磐石。正如她经常说:“志愿红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颜色,它更是心中的火焰。只要这团火不熄灭,人间的温暖就能永远传递下去。”
临近菠萝丰收季,徐闻县菠萝交易市场又开始忙碌起来,连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徐闻县连香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连告诉笔者,今年菠萝市场行情比去年要好,田头采摘、加工车间内忙得不亦乐乎。
几十年来,吴建连为徐闻菠萝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逐渐从一名普通果农成长为一名女性企业家。以一己之力撬开徐闻菠萝的广阔天地,成为果农们眼里最亲切的“菠萝姐”,更是徐闻女性的代表和榜样之一。
菠萝姐的创业史,也是徐闻菠萝的成长史。早年,互联网还不发达,徐闻菠萝市场有局限,当地果农时常遭遇鲜果滞销问题,为了打开销路,吴建连自己拉着一车车菠萝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希望在外地市场拓宽菠萝销售渠道,但却屡受排挤。
“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憋着一口气,吴建连转变销售思路,决心要打破外地的垄断,在徐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菠萝交易市场。与其自己跑遍全国,不如让徐闻成为全国菠萝采购商的目的地。
自那之后半岛·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吴建连便着手建设菠萝交易市场,成立徐闻连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属于自己的菠萝市场。据吴建连回忆道,菠萝交易市场建好后,靠着乡音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了全国客商,徐闻菠萝最多一天可以卖出3000吨,只要拉进来当天都能售罄。吴建连自己管理的菠萝交易中心,管理透明度高,更靠着公平交易、诚信经营赢得口碑。
如今,她一手建设的菠萝交易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菠萝交易市场。但凡到湛江市徐闻县买菠萝,总能听到当地人对“菠萝姐”的赞美,这一接地气的外号,是对吴建连深耕产业多年的肯定。
在合作社不断发展的同时,吴建连不仅仅关注菠萝种得好、卖得好,作为女企业家,她更加敏锐地发觉了留存在乡镇中的社会问题。
“早年间,大多徐闻人纷纷到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导致了当地出现不少留守儿童。”吴建连感慨道,乡镇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对社会治理和教育带来不少的困难。作为女性企业家,更作为一个母亲,深感需要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带动当地妇女就业,让母爱重新回归家庭。
“当前,我们企业内每天最高峰有300多位女性工作,包括田间采摘、包装、削果等工种。”吴建连说,多年来,她致力于带动当地妇女就业,吸引了不女回流乡村工作,以菠萝削果为例,一位妇女职工削一斤果可以收入0.5元,每天工作量多的线斤左右,每个月至少可以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如今在徐闻县曲界镇,妇女们不仅有活干,更有时间可以照顾家庭,给孩子带来好的家庭教育。
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吴建连说,现代女性有更多的选择,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大胆谋划,努力去干自己的事业。“作为女企业家,我要起带头示范作用,除了带动妇女,更要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的企业,推动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
清晨7时的城北乡中心小学校园里,总有一个清瘦的身影踏着晨露缓步而行。她时而驻足倾听教室里的晨读声,时而俯身捡起跑道边的纸屑——这是师生们最熟悉的黄静校长。
从教37年,这位湛江教育界的“铁娘子”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特有的温润。荣誉墙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湛江市优秀校长等称号记录着她的专业高度。而在她的柔性管理之下,短短几年内,学校的面貌更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2021年,黄静调任到城北乡中心小学,如何与本校领导干部上下一心、携手共进是一门大学问。“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黄静说,作为一名女校长,既要有管理校园的铁腕,也要柔情似水。
为此,她常常到校领导班子办公室里串串门,与大家聊天、拉家常,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把自己的感受、忧虑、思路、设想,都摆在桌面上,以诚相待、以心换心。
经过她的“柔情攻击”,一众老干部都成了黄静的好兄弟姐妹,且是坚强的左膀右臂。此外,黄静还经常到教师办公室察师情、听师声、解师困,老师们的家长里短都会跟她倾诉,酸甜苦辣也会跟她分享。因此,教师们也私下里称呼黄静为“静姐”,是一众老师的“知心姐姐”。
短短几年里,学校领导教师上下一心,推动多项决策顺利落实:把尘土飞扬的足球场改造为塑料运动场;把满地红土的励志园改造为彩色塑胶地板;投入75万元改造篮球场、主校道、教师办公室、大会议室、小会议室等。
“学校要发展,创新是生命线。”黄静说,谋求学校的发展是校长的天职,也是校长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推动学校发展,近年来,黄静牵头与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代会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将“盘活资源,双赢经营”作为城北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棋,确认了“封闭式、半宿制”的发展方向半岛·体育官网登录入口,锚定精品学校的目标。同时,出台了一套“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教育、规范化管理、文明化示范”的管理措施,得到家长们青睐和支持,让城北乡中心小学住宿生不断增加。
住宿生年龄小、事情多,在校时间跨度大,课后、饭后、睡眠后和课外活动时间是安全的“深水区”。为了管理好这一个大摊子,黄静牵头制定了由校长负总责,多个领导教师齐抓共管的“一条龙”严密管理机制,同时健全并细化住宿生各项规章制度,规定生活教师“一对一”贴心跟班管理,同时落实“三同”机制(与学生同吃、与学生同学习、与学生同睡觉)。实行“一查二巡三记”岗位责任追究制,确保把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之下,城北乡中心小学得以践行了“办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根本和宗旨,学生也因此逐渐养成“自理、自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